功率計是測量騎車表現及追蹤騎車表現改善程度的最佳工具,但使用者有時候會不知道該如何運用功率資料。使用分析方案組的 Summit 運動者可享有所需工具來運用所有功率資料。你可使用下列幾項不同的分析數據,更聰明地進行訓練並改善騎車表現。

加權平均功率

加權平均功率會消除騎車功率的變化,可在花許多時間全力騎車然後再慢慢輕鬆騎時,作為更佳的整體表現指標,例如限時繞圈賽、登山騎車、爬坡等。加權平均功率可讓你透過更精準的方式,比較起伏路段和相對平穩路段的表現。

總工作量

這項指標以千焦耳 (KJ) 計算,表示騎車時消耗的總能量,約等於燃燒的卡路里。

訓練負荷

最實用的功率指標之一就是「訓練負荷」。這個數據會說明活動對你的身體造成多大負擔,計算方式是根據功能閾值功率 (請見下方說明)。如果盡全力騎車一小時,訓練負荷則是 100 分。長時間耐力賽訓練負荷可能會達到每小時 40-60 分。如同多數指標,瞭解這項指標功用的最佳方式就是每次騎車完後查看。最後,你會開始根據騎車時的感受,憑直覺看懂這項數據。

分析方案組最酷的功能之一就是 Fitness & Freshness 圖表,讓你掌握整季的進步幅度,並看出訓練過度的徵兆。「訓練負荷」是這項功能的重要部分,可在這裡查看!

功率曲線

許多騎車時的變因 (裝備、風速、山坡、跟車) 讓比較表現和測量進步幅度變得困難。「功率曲線」可讓你回答這個重要問題:我騎得更快了嗎?這個功能會顯示騎車時多段的最高平均功率,讓你可與先前表現比較。可依最近數據、年份或設定自訂範圍顯示,瞭解是否產生這季最佳功率表現,或創下有史以來最佳表現。這是查看是否在特定期間內改善體力,甚至是相同路段是否有更好表現的絕佳方法。

功率區間分布

功率區間將不同出力程度分為值區,有 1 到 7 區間,Z1 為基本滑行,而 Z7 為接近衝刺。(注意:若要獲得精確區間,你必須進行「閾值測試」。稍後將詳細說明!) 你可根據要進行的訓練類型,以多種方式運用這項功能。如果你的目標是進行「耐力騎車」,你可以試著盡可能將時間花在區間 2 和 3。如果你想要將運動時的「無用里程」,也就是花最少時間在區間 1,這項功能非常實用。

另一個功率區間的超酷用途是用於比賽分析。看看這份限時繞圈賽的檔案。這位車手大部分時間花在區間 1 和 7,表示這位運動者在主集團保留體力,但在衝刺時這個策略就派上用場。大部分時間不在區間 2 到 6,可能會讓你在比賽最後重要時刻沒力。下次比賽後看看功率區間分布,並將時間盡可能花在區間 1,這樣就有體力飆到區間 7!

強度

強度是 Strava 顯示騎車難度的方式。Strava 會將這趟的加權平均功率與功能閾值功率比較。例如,如果你的功能閾值功率為 227W,FTP 為 280W,則強度為 81%。

功能閾值是什麼?

你可以透過特定測驗,測定功能閾值功率 (又稱 FTP)。如果你運用功率進行訓練,這個數據非常重要。這是校正許多運用你個人能力 Summit 功率功能的基準。生理學上而言,「閾值」是指身體產生的乳酸開始超過肌肉能代謝的量。以低於閾值騎車時,你在進行「有氧」運動,可長時間維持這個耗力程度。以等同或高於閾值騎車時,為「無氧」運動,表示你只能在肌肉產生過多乳酸,且身體強迫你慢下來前,維持這個耗力程度一陣子。

測定 FTP 最廣為接受的方式是全力衝刺 20 分鐘,然後取這 20 分鐘的平均功率並減去 5%。最好應每 6-8 週進行一次新測試,追蹤整季體適能。

以下訣竅可幫助你充分運用每次測試:

1. 盡量每次都能維持相同的測試條件 – 亦即請在同一個路段或使用同一部訓練台/滾筒進行測試。

2. 確保處於精力充沛的狀態 (前幾天的訓練負荷不宜過重)。

3. 充分進行暖身運動!

如果已有功率計,Strava Summit 可協助你運用這項器材。購買分析方案組,開始實現你的目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