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對耗力:終極活動指標

追蹤不同運動類型的強度、查看體能發展趨勢,並持之以恆地熱血鍛鍊。

維持健美體態、保持健康、避免訓練過度,這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共同願望,平凡而普遍。但面對不同訓練,要掌握正確的耗力程度、持之以恆,一直是個令人頭痛的問題,更別說從事不同運動,換算上相對更為複雜。

太累?太輕鬆?我們研發了「相對耗力」,讓你從此不必盲目猜測,舉棋不定。這項心率指標是一種嶄新的輔助工具,方便你比較活動強度之餘,也能查看所有活動的加總強度。

開發「相對耗力」功能時,我們以既有的 Suffer Score 公式為基礎,在運動數據科學家 Marco Altini 博士的協助下轉換及改良。我們不僅希望為所有跑步及騎車活動提供更準確的記錄,也期望這項指標能應用到所有具備心率資料的活動,從 30 分鐘的間歇運動到一整天的短距離行程,都能一體適用。

我們比對了數千種活動,從中歸納出一個足以套用到不同運動類型的模型,接著在廣大的運動愛好者身上測試,確認所有體能狀態都能精確計算。

結果如何?

不管是跑步、騎車、游泳、滑雪或室內划船,所有搭配心率監測器上傳的活動資料都可適用「相對耗力」,在相同基礎上衡量活動的耗力程度。你可以查看訓練和訓練之間,或是與不同運動之間在費力程度上的差異。或者,下次團體訓練時,你可以顛覆過往以「最短時間」為主的排名指標,提出新的標準:誰才是真正全力以赴?

活動記錄中只要有心率資料,訂閱者就可以在上傳後查看「相對耗力」。行動裝置上,畫面會顯示簡單易懂的圖表,將最新活動與近期的平均數據兩相比較,只要繼續點按,還能更進一步查看「每週相對耗力」。

這項檢視功能會以每週為單位,將當週的相對耗力指數加總起來,再以圖表的方式與前幾週的記錄並列比較。此外,系統也會根據過去 12 週的加權平均,為你提供訓練區間建議,幫助你判斷是否應該維持或增加訓練量、有沒有過度訓練的風險,或是否應該安排適當的恢復時間。

這項功能最棒的地方在於,你只需在運動時持續配戴心率監測器,系統就能幫你算出所有相關數據,使用上輕鬆又簡單。建議你不定時查看,確定訓練強度是否落在區間之中,並試著維持在建議範圍內!

「相對耗力」功能上線後,Suffer Score 也將功成身退。Suffer Score 為這一切奠定了良好基礎,這點無庸置疑,但「相對耗力」更為完善實用,無疑是更可靠的訓練輔助工具。 (仔細想想,如果你很享受運動過程,那用 Suffer Score (痛苦指數) 來衡量是否不太合理?) 我們已有多個進一步運用「相對耗力」的構想,日後將會開發出令人驚豔的功能,敬請期待!未來 Strava 會更加有趣。